人說隴上“風光”好,情牽銀線千萬里。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銀線飛架,向遠方延伸。
10年回眸,滄桑巨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甘肅,對甘肅改革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深化脫貧攻堅,加快高質量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譜寫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的時代篇章”。
10年來,甘肅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一次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電力新跨越在甘肅發展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記。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牢記總書記囑托,加快電網建設,不斷提高供電能力,持續優化電力營商環境,推動甘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服務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
情牽銀線千萬里 無限“風光”送遠方
金秋時節,在河西走廊,一臺臺風機迎風矗立,一塊塊藍色的光伏發電板熠熠生輝,構成了絲綢之路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甘肅省是我國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的省份之一,具備建設大型新能源基地的條件。
1997年6月,酒泉地區的4臺300千瓦風電機組并入酒泉電網發電,開了甘肅風力發電的先河。“多年來,我們風電場的新能源利用小時數逐年增加,離不開供電公司的大力支持。”甘肅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玉門風電區域維保中心副主任任樂文說。截至2021年,甘肅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在酒泉已投產新能源場站13座,總裝機容量172.78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容量148.98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3.8萬千瓦。
2013年7月7日,750千伏沙洲變電站建成投運,成為新疆電網與西北主網聯網第二通道750千伏輸變電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酒泉地區新能源資源開發創造了有利條件。
國網甘肅電力全力助力甘肅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2014年,±800千伏哈密南—鄭州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成投運,成為連接西部邊疆與中原地區的“電力絲綢之路”。2017年6月23日,±800千伏酒泉—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全線正式投運,成為國內首條專為清潔能源外送而建設的特高壓通道,在服務甘肅清潔能源消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拉動發電行業和新能源裝備產業發展。
2020年5月,甘肅省委省政府提出將甘肅打造成綜合能源樞紐,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將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國網甘肅電力加強“西電東送”等跨省重點輸電通道建設,提高電力外送能力。“十三五”以來,該公司外送通道建設力度加大,祁韶直流、750千伏第三回線加強工程、青豫直流等新能源外送通道相繼投運,將甘肅的清潔能源源源不斷地送到全國各地。
由于風電、光伏發電具有波動性和間歇性,大規模新能源發電項目并網一直是一項技術難題。2015年年底,國網甘肅電力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風光集群控制系統示范工程,覆蓋85座風電場、176座光伏電站、4座火電廠和1座特高壓直流換流站,破解了大規模新能源發電并網控制難題,填補了國內外千萬千瓦級風光電集群控制技術的空白。
10年來,國網甘肅電力科技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止。該公司在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設備檢測和運行監測、集群控制、調度運行、送出和消納等關鍵技術研發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堅強、智能的電網為甘肅的新能源電力外送提供了通道。如今,甘肅已初步建成“樞紐型、外送型、清潔型”的“大送端”堅強電網,清潔電力已輸送至全國21個省份,能源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能力顯著提升,能源資源優勢正逐步向經濟優勢加速轉化。
電力先行助脫貧 致富增收有良方
“隴原苦瘠甲天下”。甘肅省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曾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國網甘肅電力全面助力甘肅打贏脫貧攻堅戰。
9月初,在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高山鄉布楞溝村,一排排別致的新農村村居氣派整齊,成片的光伏發電板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光芒,一條寬闊的馬路貫通了布楞溝村與山外的世界。
走進布楞溝村村民馬大五德帶頭創辦的養殖專業合作社,6棟暖棚圈舍燈光明亮,鍘草機、飼料混合機飛速運轉。“合作社的電氣設備多、負荷大。剛辦合作社時,電不夠用,機器得錯時使用。”馬大五德說,“現在,所有的機器同時運行電都夠用。”
“十三五”以來,國網甘肅電力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全面完成脫貧攻堅電網改造提升工程,實現了脫貧村動力電全覆蓋,“兩率一戶”指標達到國家脫貧標準。
依托充足的太陽能資源,國網甘肅電力大力實施光伏扶貧工程,服務光伏扶貧電站早發電、早收益,完成光伏扶貧電站并網容量127.6萬千瓦,涉及12個市州42個縣(區),每年可產生穩定收益7.6億元,全額消納光伏扶貧電站發電量,惠及18.92萬戶脫貧戶。
今年,國網甘肅電力在隴南市試點完成鄉村振興大數據平臺建設工作,持續在防返貧區域開展動態數據分析,對存在返貧風險的用電戶進行監測和預警,繼續完善鄉村振興電力指數體系,為政府開展鄉村規劃提供數據支撐。
在臨澤縣倪家營鎮彩虹康養莊園的中央廚房里,整潔明亮的“全電廚房”讓人眼前一亮。近年來,國網甘肅電力堅持鄉村振興與電能替代相結合,協助打造“全電廚房”207個、“全電景區”80個。臨澤縣成為甘肅省電能替代種類最全、規模最大縣。
國網甘肅電力持續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高質量電力保障,聚焦農業生產、鄉村產業、農村生活、農村新能源產業發展四個領域,今年累計實施鄉村電氣化項目100個,惠及村民20萬人。
10年踔厲奮發,10年砥礪前行。電力足、產業興、鄉村美、村民富,一幅美麗鄉村的新畫卷正在隴原大地上徐徐展開。
電力數據顯身手 能源服務惠各方
“采納了你們的分時段生產建議后,我們廠的用電量少了,排污量也明顯少了。”9月9日,武威市天祝聚欣硅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對武威供電公司員工說。
為企業提供用能建議、助力黃河流域生態治理,是國網甘肅電力應用電力大數據服務社會治理的一項重要工作。2021年,國網甘肅電力聚焦甘肅地域特點,主動對接黃河流域和祁連山生態保護監測需求,創新研發“電眼看山河”系列大數據產品——“電眼看黃河”“電眼看祁連”。這些產品能收集黃河流域重點排污企業的用電信息及環保監測信息,分析污染源、環保設施、污染物集中處理設施的用電數據與排污情況的關聯性,形成包含生產、經營、能耗、排污等多種指標的排污企業畫像,為政府精準治理黃河流域生態提供支撐。
近年來,國網甘肅電力以“賦能、減負、創新、提效”為目標,大力推進大數據建設,對內賦能企業智慧運營,對外服務甘肅經濟社會發展,應用成果多點開花,成效顯著。
國網甘肅電力圍繞“強基礎、促發展”兩條主線,打造電網生產領域數字化管理示范,以數字化技術驅動業務模式創新,通過大數據賦能人財物、設備等推動業務數字化轉型;利用人工智能賦能基層一線,通過流程機器人提高基層班組工作效率;利用圖像識別技術提高線路故障識別精準度。
國網甘肅電力目前已初步形成能源大數據運營體系,首筆雙碳監測業務對外增值合同落地,“電力看雙碳”平臺在甘肅省環境保護廳成功應用;持續打造“隴電看甘肅”系列產品,形成對外數據成果44項。
在酒泉戈壁生態農業示范區,國網甘肅電力深挖戈壁農業與新能源資源,與政府相關部門、產業企業聯合建設分布式光伏連廊,搭建“云端管理+終端自治”交直流混聯微能網,對農作物的除蟲、施肥、控溫、補光等過程進行管控,保障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就地消納。
在國家數據中心集群(甘肅·慶陽)“東數西算”產業園區,國網甘肅電力著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持續打造綠色堅強電網,密切配合慶陽市政府為園區提供從電網規劃、報裝接電到科學用能的全鏈條全周期服務。
昔日絲路明珠,如今風光正好。國網甘肅電力鼓足干勁、提速加力,全力為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孟冉冉 賈鳳安 梁曉輝)